扫描二维码
进入手机网站
Copyright(C)2016 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icp备案:辽ICP备*******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沈阳
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42号
友情链接:中国地调局 | 中国地调局沈阳地调中心 |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 | 地矿集团
-
文化建设
2022-04-15 09:56:45带你了解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015年7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2022年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标识 标识由数字415、红星和光芒组成 数字4的设计,形似宣誓的动作,表现出全国人民誓要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及“安全有我”的个人责任感。同时也有利于提高415的辨识度,便于传播。红星在数字上方闪耀,意指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光明前景催人奋进。数字415和红星组成稳定的三角形,光芒闪耀,使整个标志成优美的扇形。数字415意指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简洁明了。文字“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位于标志下方,黑色字体稳重,托举扇形,意指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坚如磐石。
-
文化建设
2022-03-09 09:38:01鲜花如此绽放更靓丽——有感于“3.8”国际劳动妇女节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巾帼英雄们
每年的3月8日是国际劳动妇女节(IWD),又被称为“国际妇女节”和“三八妇女节”,是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随着时代文明的进步和妇女地位的提高,现在又有了新的名字“三八女神节”。 公司关心妇女员工,为进一步营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良好氛围,更好地展现女员工风采,举办“快乐女神节趣味运动会”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活动内容包括智趣游戏、桌上冰壶、穿越火线和叠叠高抽抽乐等项目,活动现场准备了丰富的茶点和精美的奖品。男员工为活动提供热情服务,女员工心情欢娱,活动过程趣味横生,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但是,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在欢乐的活动现场,却难觅地矿分院女员工的身影。她们的办公室也是大门紧锁、里面鸦雀无声。她们即不在办公室工作,也没能参加上庆祝自己节日的活动,这些人到底在哪儿呢? 此时此刻,场景转到了公司北院露天广场。她们正在进行《辽宁省开原市后蚂蚁岭金多金属矿预查》项目岩心整理工作。该项目是辽宁省自然资源厅确定的2020年省本级地质勘查项目,是以金矿为主,伴生铅、锌、银等金属的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具用较好的成矿条件,良好的工作成果具有重大的找矿意义。因此,岩心标准化整理和储存工作就尤其重要。初春时节春寒料峭,天气貌似晴好,但是日丽并不风和,空旷的广场上阵风可达5级以上,样品记录本刮得满地翻滚。阵阵寒意逼迫从事岩心转移工作的员工们穿上了厚厚的“军大衣”,即毫无美感,且从远处看根本无法区分他们的性别,只见忙碌的身影在岩心箱旁紧张工作。 钻探岩心从旧的岩心箱倒入到获得专利证书的标准化岩心箱内,是岩心入库保管的需要更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就加班加点儿只争朝夕,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人手不够怎么办?大家一起上;男生不够怎么办?女生主动上;如何发挥干劲儿?党员发挥先锋表率作用,冲在第一线!这也是第四党支部成立以来面对的第一项紧张户外工作,全体党员在党支部副书记彭游博的表率作用带领下,争抢最累最脏的工作来做;非党员工们也不甘落后,现场呈现出“比学赶帮超”的劳动热情,繁忙的工作驱走了寒冷坚定了信念,预期可以提前完成计划的工作内容,争取出的时间可以开展更多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矿分院员工的户外工作是地调院工作的缩影,女员工在野外现场工作是全公司女员工奋斗风采的展现。面对改革发展难题和困境,坚决拥护公司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的决策部署,他们锐意改革不惧艰难,他们不等不靠更不懈怠,他们勠力同心奋楫笃行,他们立足岗位、奋发有为。他们就是地调院美好明天的创造者,他们就是地矿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石,他们就是新时期最可爱的地调院人!特别是这些最可亲、可爱、可敬的女员工们,她们看似柔弱,却格外坚韧;她们柔情细腻,也会展露刚毅;她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她们默默耕耘、不求名利,用女性特有的柔情与细腻,抚平工作中的波动与起伏,是岩心整理工作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们就是这样儿度过了自己特有的节日,一个令人难忘而又艰苦创业的重要时刻,今年的“三八女神节”别具特色,让我们共同向“她们”致敬!鲜花如此绽放才更加靓丽!
-
文化建设
2021-12-08 13:42:57与高山为伴,风雨无悔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一首《勘探队员之歌》激励了一代地质工作者。李四光、黄汲清等中国地质学家的事迹在他少年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怀着对地质事业的满腔热情,把青春奉献给了自己最爱的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地质“三光荣”精神。 骆念岗,地质工程师,2016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于2018年开始在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一直致力于辽宁省内的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在五年的工作中,他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勇于追根究底,敢于创新方法,积极进取,从一名技术员逐渐成长为技术负责。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所参与的勘查项目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收获。 脚踏实地 扎根一线 骆念岗同志扎根岗位,立岗成才,在每一个平凡中发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自参加工作以来,每年都要在野外工作半年以上,他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辽宁省。 2019年,刚调入地调院,他以技术骨干的身份参与到省级地质勘查项目《辽宁省盖州市学房身金矿普查》,这对初入职场的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他说:“这对于我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我能够学习和实践更多地质方面的知识,在地质事业中发挥自身价值;挑战是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的结合仍困难较大;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新的起点,需要通过自身去克服。” 刚开始由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的差距性,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有些陌生和力不从心,但没有被困难吓倒,凭着好学的精神,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便学会了地质填图、剖面测量、地质编录、图件制作等技能,很快适应并胜任了本职工作,并在野外勘查中成了主力。在不断学习实践知识的同时,深深感觉到理论知识的不足,为此,他还购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并结合野外实际情况运用。 攻坚克难 勇于担当 地质事业是艰苦的事业,更是强者的事业。地质工作者是祖国建设的尖兵,也是“三光荣”实践者与传承者,同时也意味着比常人更多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 2020年冬季,他以技术负责的身份参与到建昌县人民政府财政出资地方财政项目《辽宁省建昌县药王庙镇康家沟黑色冶金熔剂白云质灰岩勘探》。为满足甲方要求,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需开展冬季施工,他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和项目组全体成员战风、斗雪、抗严寒,打响了冬季施工的攻坚战。经过两个多月的野外工作,探获大型黑色冶金熔剂白云质灰岩矿床1处,提升了地调院公司在辽西地区的品牌价值。 善于学习 刻苦钻研 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方法,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奋发向上,对每一个地质现象都认真钻研,不放过任何一个向前辈专家学习请教的机会。积极向华北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专家教授请教相关专业知识,陆续在《现代地质》、《中国地质》、《地质论评》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对相关地区开展基础地质调查有一定指导意义。 执着事业 寻求突破 “过程虽然煎熬,但只要不畏艰苦,一心为国“寻宝”,心里就有获得感”,这是他对这份事业的信念。“面对艰苦的环境,不怕吃苦、任劳任怨,面对找矿难题敢于挑战,善于思考”,这是他的工作作风。正是这样信条和作风,他一直坚守在野外,为实现找矿新突破。 2021年9月至今,他和项目组成员一直坚守在《辽宁省本溪市永安铁矿普查(续作)》的野外生产一线。为保证项目顺利开展,他和项目组成员一起放弃了“十一”休假,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工作期间,他一心扑在项目上,由于劳累和休息不足,阑尾炎复发,但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展,他拒绝了同事手术的建议,而硬是靠消炎针挺了过来。他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野外的每一份坚守,是任务,是责任,更是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迹书写着自己的历史。在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人正在以无私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世人皆知的名誉,但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塑造了一种不平凡的敬业精神。回首走过的历程,骆念岗同志说:“把无悔的青春献给地质事业,立志做一名优秀的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无限光荣”!这是我们当代地质青年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
文化建设
2021-11-12 13:43:25家乡的变化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征文优秀作品展示 我的家乡是辽北的一个小乡村,我们祖孙三代都生长在这里,亲眼见证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奶奶那一代是建党的同龄人,爸爸妈妈这一代是建国的同龄人,我们这一代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 作为出生在七、八十年代的自己,从奶奶那里了解到了建党之初、从爸爸妈妈那里了解到建国之初的贫穷和艰苦。在小时候朦胧间隐约感受了改革开放后我们身边百姓家庭的日子越来越好的变化,在长大成人后更是切身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下我们百姓生活质量在不断、飞速的提高。种种事实使我们相信,通过共产党的领导,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百姓将来的生活会更美好,国家会更富强。 自己出生在辽北农村,在自己从出生、上学、工作的各个阶段,自己深刻的感受到了家乡这么多年各个方面的变化,而变化最显著突出的方面就是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小时候经常听奶奶、姥姥姥爷讲建国初的故事,那时候的他们由于家里孩子多,往往家里兄弟姐妹都能有7、8个孩子,所以他们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孩子多,很多事情由于当时条件无法达到。如:孩子多,没有那么多的衣服穿,那么就会经常出现老大穿完了的衣服给老二穿、老二穿完的衣服给老三穿,依次类推,直至衣服穿烂为止,那个时候所穿的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极少能有没有补丁的衣服:孩子多,供应的粮票、口粮不够孩子们吃,因此,就造成了全家人几乎没有吃饱饭的时候,自己听奶奶说,因为贫困没饭吃导致家里养活的几个女孩子都因为吃饭营养不良和生病无法治疗而早年夭折,而姥姥姥爷养活的孩子遭遇也是如此;住房问题也是当时的一个大问题,因为房子小,经常是全家一大家子人十多人一起睡在一个农村的大炕上;出行方面,更是简陋,当时爸爸是在镇里上学,家里在村里,对于当时来说有辆自行车都是奢望的事情,所以爸爸每次去上学都是走着去,三十多里的路每天早上四点就走,才能赶上上课,晚上还得走回来。 七、八十年代,是自己出生和生长的年代。这时的自己,在穿着方面虽然也是绝大多数是补丁衣服,但是过年时自己和父母都能买件新衣服了,而且样式多了很多;吃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自己家在农村,为了积极致富,家里响应政府号召开起了食杂店,通过小买卖,自己家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已经不会出现吃不饱的情况了,而且在过年时和个别时候还能经常吃到大米、白面和肉了;居住方面,由于创业家里也有了一些小的积蓄,父母攒了点钱盖了大瓦房;出行方面,由于不会受到供应票的影响已经能买一辆自行车了,而且进县里还有了长途汽车,使农村和县城以及市里的距离无形间缩短了,人们通过交通设置的改变和提高,见识方面增加了很多。 一转眼,自己已近而立之年,我们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世纪,是注定让我们永远铭记的年代。通过近年来的变化,我们农村可以说也是发生着日新月异、让人可喜的变化。穿着上,我们注重了衣服质量、款式、名牌,已经不在为衣服穿着发愁了,现在发愁的是我们的衣服太多,而为平时穿什么衣服而发愁了;吃的方面,农村变化更为明显,超市开进了村里、村民家身边,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扶持力度加大,不但衣食无忧,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运输和快递事业的迅猛发展,菜的样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鸡、鸭、鱼、肉也已经成为了我们桌上经常出现的食品,海鲜、山货等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的餐桌更丰富了。用家乡老人的话说,就是天天都在过年。 居住方面,农村有了村村通公路政策后等新农村措施后,柏油马路修到了村民百姓家门口,使村里第一次有了柏油马路、第一次有了路灯、第一次有了街心公园、第一次有了健身场,而自己的家里也重新翻建了房屋,纸窗户换上了塑钢窗户、炉子换成了暖气、土炕换成了舒适的大床、电视的尺寸也变大了;出行方面更是明显,有了政府的公交进农村等政策后,小公共开进了村里,村民进城出行更加方面,通过京平高速的通车,进市里3个小时左右的路程缩短为不到一个小时,同时几乎每个农民家里都买了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农民出行已经不在困难。尤其近十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决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村里的所有路都修成水泥路,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旧农村环境。路通了,人们的思想开阔了,经济自然也发展了,家家户户搞起了养殖业、种蔬菜、栽果树、种植经济作物,家家户户盖起了“乡村大别墅”(和城市楼房内置装修一样,大卧小卧,上下水一体冲)。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深入开展,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前所未有。10多年前,农民缴税是天经地义的事;而现在,农业补贴,已经成为常态,成为理所当然,使农民种粮有了积极性。农业装备日益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显著提高。10年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36%提高到66%。无人机、物联网等引领性的先进技术,也在兴起。这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并且更好地满足了农时要求。 农村的设施和环境,大为改善。尤其是在道路交通、供电供水等方面,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时代在发展着,社会在变化着,相信有政府的领导,有我们百姓的勤奋努力,有党的各种好政策的实施,我们新农村建设将会开展的更好、更快,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生活环境将有更好的改变化。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这方面的理念日益普及,深入人心,涌现出了一批先进榜样。农村义务教育、医疗设施、社会保障制度等,也进入了不断提升质量和水平的阶段。 家乡这么多年来,经历了太多太多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人民越来越幸福。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正在崛起,成为强国。我们应该感到自豪,自己能生活在一个太平盛世的国家。让我们努力工作,努力拼搏,为自己,为家乡,为国家,献出一份力量!